原标题:捷克T-72M5“圣甲虫”坦克退后一步求“新生”
老装备怎样才能在战场上——抑或说是激烈的军贸市场上,继续占有一席之地?通过升级改造使其重获“青春”是主要途径之一。
(资料图片)
和研制新型装备一样,升级改造老装备同样存在风险。如果决策不正确,结果很可能是“过犹不及”。捷克推出T-72M5“圣甲虫”坦克的来龙去脉就为此提供了佐证。
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服役以来,T-72主战坦克先后列装40多个国家,服役数量达到2万多辆。
存量较大、皮实可靠、价格较低、维护保养简单等优点,使它成为不少国家升级改造的对象。
俄罗斯的T-72B3和T-72B3M坦克、塞尔维亚的M-84A主战坦克、波兰的PT-91M主战坦克、乌克兰的T-72AMT坦克、印度的“犀牛”坦克等,都是T-72主战坦克的衍生型号。
20世纪90年代,捷克也将目光聚焦到存量较多的T-72主战坦克上,企图通过现代化改造,将其打造成一款可以与主流坦克匹敌的主战坦克。
当时的国际形势及较好的国际贸易环境,让捷克的“眼头”颇高,最终促成了T-72M4CZ主战坦克的问世。
以色列某公司研发的发动机,英国某公司制造的冷却系统,德国某公司研制的自动灭火系统,意大利某厂商研制的火控观瞄系统,波兰某公司研发的反应装甲……大尺度的“拿来主义”,一方面使T-72M4CZ主战坦克有了“T-72家族中最现代化的改型”之称,另一方面,也使其造价陡然攀升。
据称,2000年3月正式服役的T-72M4CZ主战坦克,升级改装均价约合0.4亿元人民币,单价与“豹”2系列的部分产品相当。
虽然捷克一再要求相当比例的零部件由本国厂商提供,但不少零部件仍由他国提供的事实,高企的改装成本,以及外购零部件无法与T-72坦克完全匹配的窘境,还是使T-72M4CZ主战坦克的列装数量一再削减,最终定格在30辆。
既无法大量装备,也无力走向国际军贸市场……T-72M4CZ主战坦克的研制已在事实上成为一桩“不划算”的买卖。
不久之后,捷克军工获得一次对T-72坦克“重打鼓、另开张”进行改装的机会。在美国、荷兰等国的资金支持下,捷克改造的T-72EA坦克问世。这次现代化改造,涉及动态保护装甲、新通信系统、激光测距仪、热像仪等多个方面,还配备了新的动力组件。
与T-72M4CZ主战坦克相比,T-72EA坦克改装最大的特点,是保留了T-72坦克不少原始设计,以“稳中求进”的方式赋予了老装备新战力。
改装所获得的技术与经验,使捷克有了新想法——在T-72EA坦克基础上改装出一款更加经济适用的主战坦克。
为达到这一目的,新改装坦克不再像T-72M4CZ主战坦克那样“激进”,而是开始向国产化借力。
火力方面,在保留T-72坦克滑膛炮、同轴机枪的同时,用遥控武器站取代了车顶的12.7毫米口径机枪,以达到为乘员“减负”、提升作战效率的目的。弹药也“回归”捷克国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,在“用得起”的同时,保持了一定威力。
外购的火控观瞄系统是T-72M4CZ主战坦克的“吞金大户”。为降低生产成本,新改装坦克不再采用意大利某厂商生产的火控观瞄系统,而是选择了T-72EA坦克的火控观瞄系统。但是,这也带来一个后果——其“眼神”没有前者那么犀利。
动力方面,新改装坦克则照搬T-72EA坦克的风冷柴油机,保持了一定机动力。
防护力方面,新改装坦克采用捷克自研的DYNA爆炸反应装甲和被动装甲,改变了爆反装甲也要外购的局面。与T-72EA坦克相比,新改装坦克的侧裙略显“朴素”,只有被动装甲和橡胶裙板,防护力有所下降。
经过此番改造,新改装坦克基本实现了“用得上”“用得起”,还具备一定的冲击国际军贸市场的潜力。
捷克将其命名为“圣甲虫”。在埃及,圣甲虫寓意为“创造”和“新生”。显然,捷克是想借助在技术上适当退后一步的做法求得T-72主战坦克的“新生”。
但是,这一愿望能否实现仍存在变数。一方面,国际军贸市场上,已有二手“艾布拉姆斯”和“豹”2坦克两个较强的竞争对手。另一方面,由T-72坦克小改而来的事实,让其无法跳出原有的“窠臼”。而通过小改“催生”的它,是否具备与主流坦克正面对抗的能力,也需要实战来检验。
总之,“圣甲虫”能否真如其所愿实现“新生”,还得画一个问号。(周睿辰 齐呈荣)
关键词: